天堂av日韩av无码av,99热这里只有精品9,亚洲第二区,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主題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紅桃粿④經解、悟解受用:印經(20230819)

5 / 2336
累計簽到:1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147

主題

758

帖子

5660

積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積分
56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23-8-5 18:46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閱讀模式
大乘顯識經
轉識成智
不負如來不負卿
渾身似口掛虛空,不論東西南北風
一律為他說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
回復 收藏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971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330

主題

3513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煙波釣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積分
32859
沙發(fā)
發(fā)表時間 2023-8-5 18:46
大乘顯識經(卷上)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詔譯
地婆訶羅
武則天皇帝所邀請排名最上首位之譯經法師

主要譯作
大乘密嚴經
大乘廣五蘊論
佛說證契大乘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此經二譯
隋唐朝相隔近百年間出同本異譯二種版本
我們以唐武周時期第二譯為據(jù),并共參二種


五四段分
為方便逐步進行了解,全部章節(jié)劃分為五十四段落
或較長段落可再細分為多段簡細法句,即再行分解


01(序分)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于去來今照了無礙,是大那伽,如佛之教,所作已辦,棄大重擔,獲于己利,已斷流轉生死有苦,以正智力,善知眾生心之所趣。如是大聲聞眾,長老舍利弗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眾,俱在會集。

1、初譯一版無此證信序分,這部分其他經典叫通序。我們最悉讀的心經沒有通序,佛經通序內容各所不同,作為學者所可了解主要是證序分所表內容也叫證信成就,可能內涵有修持此經之適合對象、可依印證之智慧之諸成就等,則此證信序分或有所表明,經過觀察,證信序分第01分與第52分有修證上之相應。

2、薄伽梵:為圣人(證成圣果者)作稱,同其他經之稱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佛之所在,皆稱道場,反之,具為散地。:出家修行的僧人。大比:通大阿羅漢,兼具自利他利(不負如來不負卿,月亮月亮你別睡)。大那伽:指具修證智慧者,用具象的巨龍或多頭靈蛇(印度修行文化)作形喻(形容)。如佛之教:指佛在場不在場,自身(本地)智慧悉自顯用大自在天,色界頂色究竟天之主),即如金剛經:所在之處,則為有佛…此中其間,根植于過去值佛在時的行為能夠如理作意,悉得如實修行。大聲聞眾:指發(fā)大菩提心的行者,于聲聞教中悉得聞法而迅速成就,不是通常講說的善信(善男信女),是智證信者。無量菩薩摩訶薩眾:指大乘道場,證得圣果者能假凡夫或三界六道眾生的形象存在。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美譽謂名智慧第一,這里如何說呢,涅槃三德:解脫德、般若德、法身德,指不僅欲求得當生解脫智,更發(fā)趣佛智慧者,若得三者具足,有的經本證信通序會在這里現(xiàn)出文殊菩薩稱號、彌勒菩薩稱號,游戲三味,如法華經。長老:老,指證就果熟者,長,不退智慧精進,不落于沉空守寂而能引領諸他眾行者修行不斷(一生補處),擅自身出擔發(fā)群疑代眾作問(茨殼粿),如金剛經中長老須菩提,此中貌似個體(不光停留在看粿皮,紅殼粿,實是顯發(fā)大乘佛法智慧的菩薩精神者,此諸行者心中(可以粿餡發(fā)喻)的修行勝利并不意味單位個體的勝利,而為俱有欲趣證得大智慧成就者的特征與大菩提心意樂(智慧味力,紅粬粿、鼠粬粿,如本經中阿難的表現(xiàn)。


3、五句:皆阿羅漢諸漏已盡(5,天眼通,妙視),無復煩惱逮得自在(6,天耳通,妙聞)心善解脫慧善解脫(7,他心通,妙念),于去來今照了無礙(8,小乘宿命通,大乘宿業(yè)通,《司騰》之“蒼鴻”埋骨),是大那伽如佛之教(小乘神足通,大乘如意通,需兼顧經文后續(xù)增上轉證大乘),指證得四智(三身四智一體,見性識五通,五通為大小乘及外道乘無始本有(修持當有),于無始生死無明因(經中四種見因),發(fā)趣大菩提如幻意樂入于大乘(值佛出世即能以修證而得真佛乘,顯密持明)重獲(重生、起死回生、復活)第六通,頓證:法界解脫體智(日體者喻證得大智,現(xiàn)以大聲聞眾聞讀此經修持獲證而成十法界:地水火風空識智見意明,即《司藤》藤殺之十日決定了脫生死禁錮)。

4、五句:所作已辦,棄大重擔,獲于己利,已斷流轉,生死有苦:謂證得大乘第六通漏盡通(漏修七覺支分請修補資糧,《司藤》七星石盤,經中七日表智:死后七日還生地獄),智慧微妙越于三界深重(大重擔),于小乘及諸外道乘、凡夫禪及愚人者(以小智攀緣逐他戲者名為自墮愚人)而言,障重根深不能決了,所謂外道乘:六師外道、十八外道師、九十六種種外道,對應53分之諸約戒,經以裸形外道之苦行為代表。已利者,即根本覺之利益(壇經: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涅槃三德:解脫德何期自性,本自清凈、般若德(種,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法身德(識,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有,三有,由顛倒執(zhí)取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流轉中諸有(像、色、無色)為實而生無邊之苦陷害諸眾生(身心二受逼迫),已斷所斷諸無明苦:貪欲(欲界貪)、色貪、無色貪,即證得解脫三界輪回苦因無明。

5、以正智力(妙視、妙聞、妙念,知有“識”,合法報化三身離二邊法,登入三摩地心一境性),善知眾生心之所趣:佛智(經以日體喻)圓通了達三界(《司藤》以九眼天珠示得獲持,三界九地唯識真),眾生諸趣依何心現(xiàn)?眾生“有”大事因緣出現(xiàn),欲樂得見諸佛之因墜身入于生死有苦(自性入生死,經以毒海喻苦逼,掉水欲樂登岸達那波羅蜜,則如煮沙終不可食),所謂:世間安得兩全法(紅粬粿、鼠粬粿,不負如來不負卿(如來密因密明)。此中有四圣對應果位:聲聞果圣位(只取了斷生死煩惱)、獨覺佛圣位證無學位,得無生法忍,以獨臂形喻,有智隨緣任運趣入大乘而名辟支佛學位)、菩薩果圣位(一生補處為菩薩最高果位)、佛果圣位(諸菩薩摩訶薩之所趣究竟地位,證無修道),又有三種佛趣(果向):阿羅漢、辟支佛、佛(壇經:丈夫、天人師、佛,又有三種佛稱量,無論有學無學(有姓無姓)、大姓(比如釋迦大種姓)小姓、在家眾出家眾,諸不名眾聚、散地、獨居,皆由“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眾微覺歸攝,所謂:俱在會集:佛(因上俱姓眾生皆佛)、阿羅漢(無量菩薩,小乘菩薩)、大菩薩(摩訶薩,大乘菩薩,含括修十回向之諸一切諸佛)。

6、第52分段落有十法界等諸法聚及四種行入(不二心竅,心法記授竅門,即謂心髓或心口訣)令得隨行證入,所以要求修證超八地以上菩薩對第1分落及第52分段落背誦強記。大那伽,即識顯智(經名此始,體用無遮),猶以圣物、勝物、殊物作智喻,巨龍或五頭靈蛇,第52分中的須發(fā)等(司藤中以女人的頭發(fā)“青絲”表法,秦放打臉赤傘)即為巨龍身上取用。靈蛇五頭或以作五陰身、五蘊法待觀,靈蛇之身可作意趣如意寶觀(八地或八地以上菩薩意生身或表達識遷萬變)、或一切四大五蘊如幻變化身之智能神通力,或任持大物至微覺受法妙念而知有“識”。,俱智,摩訶名大,轉識成智,非相而相,般若妙用,心量廣大,諸佛同體,佛一切智,薩婆若海,普見一切(一律為他說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或見或聞者同如實相):本經唯尊純一實相法印。


7、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佛經中這些叫佛數(shù),12,契應本經第52分之6境6入合12入即可,5,58識無色,果體(識)即用同圓鏡(日體),0,智圓果境(見性圓滿),又如壇經(無上大涅槃偈)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6識與12根塵假像執(zhí)“斷”(生起無明)而生沙塵數(shù)假名見惑取而作為我執(zhí),思惑如影形隨起應(勞獄諸苦則長),若以般若大光明照破諸癡暗,即60,《天龍八部》無崖子60年內力從此出處(挖骨),雖叫小無相功,實是以小現(xiàn)真之大用(智者)……眾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華嚴經)。

8、極樂:第52分所應許印入法句:此人死已識棄有陰,不重受有不流諸趣,極樂而遷不復重遷,是名不遷。若能如意得轉增上大乘(八地或八地以上菩薩),西方三圣則當歡喜現(xiàn)前、理事無礙,: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功德),妙聞:觀世音菩薩(大慈悲),妙視:大勢至菩薩(大喜舍)。觀音勢至就如一只手有背有面,但亦無背無面(可建立參話頭:你能夠聽到一只手的聲音嗎?也可塑以雙面觀音像,也可安立法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壇經: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
(移識)

9、:現(xiàn)前妙用,即用即體,體用不二言說所約。顯識,得已轉識成智(密宗則謂修持光明佛母),也謂神通(移識)妙用,所以猶以譽稱:神識,禪門之謂: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心事(稱覺為師,以心印心。
作一個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971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330

主題

3513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煙波釣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積分
32859
板凳
發(fā)表時間 2023-8-5 18:47
02
  爾時,諸比丘在世尊所,多有疲睡,失容阿委,不能自持。于是世尊,面門暉發(fā),如蓮花開。時諸比丘,咸悉醒悟,各自嚴正,作如是念:今佛世尊,顏容暉煥,面光照朗,欲開何法眼,作大饒益?爾時,賢護勝上童真,修容豐美,柔和光澤色相具足,六萬商主前后圍繞,侍從轟郁,聲如地震,來詣佛所。見佛世尊寂靜安隱,眾德之藏巍巍赫朗,如大金樹深心信重,合掌思惟,作如是念:眾共稱贊佛一切智,普見一切,是如來阿羅訶正等覺,誠實不虛。頂禮佛足,諦視而住。佛見賢護,舉身放光,流照賢護。

1、爾時,諸比丘在世尊所,多有疲睡,失容阿委,不能自持:這里我們假設此為一處道場,佛以方便施教:坐如山,穩(wěn)如鐘,站如松,臥如弓……來到一個時候,諸有修持法者開始出現(xiàn)昏沉(多有疲睡)、掉舉(失容阿委)乃至失念(不能自持),恍然之間身心二受顛倒,不以維持正念。

2、于是世尊,面門暉發(fā),如蓮花開。時諸比丘,咸悉醒悟,各自嚴正:忽然之間有所招感,如同見佛之行持威儀,諸有修持法者一時生起微妙覺(照知),隨時端正執(zhí)持之法,并且,悉自(各都這樣)起心作意(妙念):今佛世尊,顏容暉煥,面光照朗,欲開何法眼,作大饒益?—……這些憶念,因為于過去時常隨佛一起修習佛法、修行佛道的功德而得產生感應(之諸作用),經文“于是”之意味,而且過去時(世)呢,佛常如父母一樣善于守護自已的孩子(如來善囑咐,如來善護念),就是“賢護”的意思,賢,總是有辦法守護著孩子的一片純凈天地,就是“童真”,為什么需要守護呢?因為佛也曾有童真之心,童,就是一開始就有的意思,“勝上”,前面說先天,比天還先有,或說孩子未出生之前已經具有,也可以種子作喻,那么種子破土生芽就叫“長子”或“長者”……這里點提因與果及前后之緣的關系……《射雕英雄傳》老頑童,頑,意是堅固不動搖的真性,童叟無欺,就是老少不減:佛性亦如是,人人自本有……本經初版建立的人物稱名不多。此二版:賢護、賢護童真、賢護長者、賢護長子、賢護勝上童真,我們持讀金剛經時,善現(xiàn)須菩提、慧命須菩提、長老須菩提,這樣稱量并稱安立,用我們網絡語叫“帶節(jié)奏”,因為隨著修行的障礙消失,本具智慧之諸的顯現(xiàn),有實修、實證、內證、自證實際受用,月實童真)的譯師總有辦法(賢達)擬用名言或建立名字把增上智慧境界(月實勝上童真)之諸實現(xiàn)(轉識成智)證量含諸攝入(賢護勝上童真)經文當中現(xiàn)出“理量”(達顯)。

3、爾時,賢護勝上童真,修容豐美,柔和光澤色相具足,六萬商主前后圍繞,侍從轟郁,聲如地震,來詣佛所:此經共有五位主要人物:賢護勝上童真(紅粬粿)、月實勝上童(鼠粬粿)、大藥王子、阿難與佛,可以用作記作五蘊法的口訣來用:色、受、想、行、識,就象密法一樣,為了方便大家記住而這樣教授口訣:外、內、密、極密(無二無上瑜伽密)……轟郁:就是身心擁躍的意思。來詣佛所:一路直向而來,佛的道場,就是:一心向佛,欲樂見佛……我們閱讀佛經、觀察佛經所說,如果有用心至深,就是經文中所說的“味力”,別經叫三昧力(或佛神力,或定慧等作),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丹爐里面煉就火眼金睛,那么后續(xù)經文中將說的“妙視、妙聞、妙念”就能結合所說道理(比如:知有識而被發(fā)現(xiàn)及自發(fā)明……否則,壇經說:愚人口念心不行,口說善語心存不善。意思呢?無法“識”得自身,身語意不能相應,那么留下的只有不實的種種造作,辦事顛三倒四,累啊,最后還歸誰吃殘羹冷飯,情如棄尸于道,所以不能倒行逆施(顛倒計著,不得了義)。

4、見佛世尊寂靜安隱,眾德之藏巍巍赫朗,如大金樹深心信重,合掌思惟,作如是念:眾共稱贊佛一切智,普見一切,是如來阿羅訶正等覺,誠實不虛,頂禮佛足,諦視而住:用心觀察而生妙視、妙聞、妙念,說明之諸眾行者身中含諸種種識(大聲聞眾)而善發(fā)現(xiàn)(善現(xiàn)天,善見天,色界有頂天)于心善作發(fā)明從而有了照知(受、覺、法),更得身口意相應(證現(xiàn))。

5、佛一切智,普見一切:一切相非相,由識顯現(xiàn)、作用于心,所以是為智相,本具即叫佛一切智。這里,可以同契金剛經四句偈: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這句通常掉讀,乃一合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里是告訴凡夫外道二乘人遠離而不復顛倒妄想生取執(zhí)著,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否則呢?即著我者人者眾生壽者一合相,不能發(fā)明慧智見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證得自性法身(能生萬法)的意思:發(fā)明一切,普見一切(隨作埋骨,設名光明,菩薩補處,成就教理),壇經:用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菩提果自成)……這里,智者取心因證知有識及作用而顯智相,凡夫生相無明而身墮外道知見,復而淪于一切身見而名愚癡,所以經文后續(xù)講:智見智境,愚見愚境……智者見地獄知有識現(xiàn)用而(回顯)光明自性,壇經謂得悟者身中一切萬法(本自具足)不離自性,所謂:頂禮佛足,諦視而住……愚者執(zhí)自身見及諸眾塵勞往復,怨東怨西生造地獄障蓋自性。

6、佛見賢護,舉身放光,流照賢護妙視、妙聞、妙念,我們也是經常用這三個(功能)看見(去作用到)美好的事或喜歡的物(東西),但我們不知有佛(佛話說:是心作佛,佛性是佛(即真),看到一個笑笑的招財貓,笑笑的彌勒佛,或美美的女神、帥帥的男神,這一期間我們心有微覺流注遷移(見“異”思遷,楞伽經稱識流注),這部經告訴我們除了這三、四個功能一時發(fā)起作用,還有其他,必不缺少的“”,這個秘而不宣且必不缺少的屬性,我們叫“根本”或“根本因”,不在外,這個根本因不在我們身體的外邊,這一生(今生,這一期生命)我們有這個人形,并且在未生成這個人形之前就有“識”,同如我們在母胎時還未成人形,入胎之前,識已存在,那就是說,不在內!拔⒆R”進入很細小、細微的卵子精子結合體(生我之前有過去父母因緣的存在,壇經:恩則孝養(yǎng)父母之內已經存在,這里叫本不在中間(意義可延展之間,期間,即空間、時間之先前),進入之后,漸漸生成人形:外器官有眼、有耳、有鼻、有舌及內器官脾胃肝臟,所以說有了人身、生身。那么識到底在哪里?如同粿印,不在蒸成熟粿的外、內、中間(意根作用的空間),也不在粿印熟粿之間(眼根作用的空間),也不在粿印熟粿關系之前后(身根、意根具用的時空),但卻印出紅桃粿、鼠殼粿,識顯作用萬般同如世間所說的萬種風情。

因有識在,所以我們對于任何事物,有色有形的能看能見,對如香無色無形,能聞所聞,對各種文字語言,能念所念,對生活里面好話壞話,能說能道,好人壞人,能借風傳……我們對泥土燒制成為陶瓷作品的招財貓、彌勒佛,不會說出這樣的不是人話:不是人也學人笑(出自司藤丘山),不是人也學穿衣服,不是人也學長眉長眼(關公像),因為識有作用,所以允許這樣的一切存在。招財貓、彌勒佛,泛義可以遷化為廣義的一切萬法或內外中間,有些東西沒有中間,一個鑰匙孔,沒有中間,也沒有頭(始)(終),無色的存在,比如虛空,沒邊沒譜,無所無處的存在,有些有邊際,比如酒窩、坑,只個開口,如彌勒佛的肚臍,生長在這里叫不看不聞的臍眼,生長在那里叫迷人迷魂的酒窩,又如門有內外,無有通塞,對主人來說,比如店有客人,無有上下,對客人來說。因有識在,差評、好評,一切存在,一切作用,招感時生起妙視、妙聞、妙念有受、有覺、有法,這樣有了感生生命、感受生命、感恩生命,皆是識(因)……那么,如何憑一念之仁能知有識?壇經說(般若品第二)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即假依借用一念剎那悟性,則可成為一妙念現(xiàn)前妙用的效果(佛說此諸皆名如來功德),就能作用佛性,稱作(謂語,與主語和應)成一切智,普聞一切……所以“成一切智,普聞一切”與“佛一切智,普見一切”,觀音菩薩與勢至菩薩能做到這樣,如手有背有面但由一舉并用,如足有左有右卻起一投遍現(xiàn),皆為有識,壇經說: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這里的“離”是“不離自性”作用:佛本智圓不遷,佛本現(xiàn)恒沙用,身無障礙運動等似猛流(諸根猛利,三昧力故),一切如水無所染污而善柔和一切(佛慢,法忍),作用利益、剛強一切眾生心,妙用現(xiàn)前、即見已利。

7、坐如山,穩(wěn)如鐘,站如松,臥如弓:是為遷識之用,通教菩薩令得不住著外道知見、出離二乘知見之諸應化方便,壇經說:愚人不可悉……意思是不能夠正確地遍知一切現(xiàn)象,正確的對待一切現(xiàn)象……不知自性有識,不知本自具足,生不信心(助長無明)而不能遍現(xiàn)無量無邊智,不得正信(滋長知見)而不能普見一切智相……五祖密付六祖: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六祖更付后代: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見真)。

8、失容阿委,約契相應內身識,,如推卸東西,身心二受逼迫故,如東歪西倒懶怠四散,莊嚴盡無樣子惡作。這部經啟用重要的內身識托于身心境作為顯識作用、示教顯諸真相(比如四見因)。阿修羅、阿羅漢、阿彌陀佛阿鼻地獄、嗡啊吽,之諸阿皆約契身識。我們經常在想起一個人之前,忘記了哪個啊誰名字,總會不自覺啊誰,從內意根、內意識(心,此時心有哪位誰現(xiàn)形身影色?)說出來就叫啊,啊……?你啊什么呢?等你(味力作用)突然想到了,張嘴口中說出阿張三或阿李四(五蘊法此時也得以休歇于一處)……所以,身語意與身口意(三密),其中略有所差別(入出)……壇經第十品大家聞六祖說將去離世間,大家不愿意,六祖說,你們(意識)哭阿誰呢(實唯示導見性,于現(xiàn)量境中):汝今悲泣,為憂阿誰?……失容阿委,智愚分明。

9、一合相(金剛經):潮州俗話:無人竹殼(竹毛,從青竹上剝削后干枯的毛殼)……意思是沒朋友交往,只有竹殼做朋友。一合相也可以用“殼”來形喻,因為眼光停留在表面,所以很難有真心發(fā)現(xiàn)去交朋友,這句俗話是以人與人交往的場景來說明表面現(xiàn)象,如果用來差評有人沒有朋友,就誤會了,那用佛法復解一下此一俗語:如果不去執(zhí)取人我相分別(剃殼),天地之間是我家,四海之內皆朋友……如果執(zhí)取粿皮一定要紅色的(象紅桃粿,那么以后肯定是無心做粿的人造色原理:采取中藥作色素用的方法),也沒有粿印(實修實證)、不會用粿印(如法如理)(巧作,善作方便的智慧,般若后得智,初心)粿(這里密喻佛果、正果),唯是坐吃山空……壇經:百物不思,沉空守寂,自以為大(乘、佛),有智無身,還歸無智(誹謗佛法:假的,整的)

剃殼
(事上叫剃伯,理上叫剃殼,龜毛兔角),也是潮州俗話,指講對虛假或真實的分別計著心奇重……金庸在《笑傲江湖》用三種東西解說,令孤沖對采花賊田伯光(別名:萬里獨行)的話,一見尼姑(一相三味),逢賭必輸,天下三毒:尼姑、砒霜、青竹絲(有時也用青竹蛇,唯識學分:相分、見分、自證分,砒霜指心因無明而對眾生知見的執(zhí)取、計著:不正見、邊見、偏見、邪見、惡見,以毒(有性、無色)喻,這是很普遍暗藏(壇經: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伺機發(fā)作的情況,比如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女人都是禍水,女人胸大無腦……伺機發(fā)作的情況?假的,整(容)的……這樣建議先行悉熟滅絕師太教法,倚天屠龍記里面滅絕師太警告周芷若:千萬別著了那個男人(張無忌)的殼……后來為完成自已驅御外敵的終生大愿,滅絕師太要求周芷若用美貌去迷惑張無忌……本經有說:智見智境,愚見愚境……然后再熟悉小龍女的古墓派門規(guī)教法第二條:入門時須向王重陽畫像吐唾沫……本經(下卷,茨粬粿在這個問題上,月實勝上童真提出四個問題中第一個:云何見色因?(逢色取色是如何造作開始的道理呢?)

一合相,在學理上是遍計執(zhí)取、依他起作而二所而生的顛倒虛妄現(xiàn)象(網絡語叫騷操作),但在密宗瑜伽教中轉為智用,壇經:正用即佛用,邪用即眾生(煩惱)用……男科醫(yī)院喜歡用美女做前臺,有個男人離開醫(yī)院后訴說在醫(yī)院皮包被割了。
作一個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971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330

主題

3513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煙波釣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積分
32859
地板
發(fā)表時間 2023-8-7 02:25
03
  賢護爾時,便獲無畏,繞佛三匝,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悲愍教授,我今始于佛所,得凈信心,心悕妙法,欲有所問,而我久處生死,溺煩惱苦,亂念紛雜,于戒等業(yè),無作冥資,雖心奇重,我今不知,于此愚惑,疑網之中,如何超出得度生死,世尊是一切智,普見一切,佛出甚難,希有逢遇,如如意珠,施眾生樂,佛是大如意寶,一切眾生咸由依佛得大安樂,是大父母,眾生善本,因佛父母得見正路,唯愿悲愍,開曉疑闇。

1、賢護爾時,便獲無畏,繞佛三匝,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繼續(xù)前文情景(道場),賢護為何能獲得無畏呢?無生社恐癥呢?這個有前面所說佛的行儀威德,還有賢護能生起感應的因緣。我們以前學如何修行大乘菩薩道,六度萬行,第一是布施,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財布施指有形的物質,因為有形(當然有色,叫攝色),所以用物質最好表示,而不限于我們心中所能想起有限的物質,就是所有的有形,須彌山有外形,大海有范圍為形,古代布施一個好看的丫頭,現(xiàn)代布施月球的一處,一個行星或慧星的名字,名字屬有形,哈雷慧星給予物理學家哈雷,小行星10930號金庸行星……布施一個衛(wèi)星軌道……衛(wèi)星軌道算有形嗎?無形如何劃分?那我們可以把空間暫定為非有非無形或非有非非有形,即不定性,只要布施,可能變成有“形”的樣子。如果我家擁有一個衛(wèi)星軌道,若有別家進入,可能收到警告,這個軌道變得好象有形一樣,與日常停車位的使用沒什么不同。

法布施,即佛法布施或慧施,比如前面財布施劃為世間法,那么法布施則為出世間法,因為屬非一般的世間法智慧或方便。無畏施,布施無畏,讓眾生心不起怖畏、恐懼,心得安住或安樂。最近把我家的一條看門狗送到山區(qū)去他家養(yǎng),屬不起怖畏,因為這狗有時深夜嗷叫……有時我們給小孩子說不要怕,也是無畏施,因為大路旁邊躺著一具因為發(fā)生車禍的尸體……現(xiàn)在我們聽說某處發(fā)生一起車禍,就想“可能死人?”,就問“怎么樣?死人沒?死多少人?男的女的?”,這是一般控制不了的情景發(fā)生,就象蜜蜂與花蜜,就象自古以來處男處女發(fā)生戀愛從不間斷……是好是壞?既然控制不了,論好論壞又起什么問題呢?不要怕……第52分有教菩薩
(大乘)證入心竅:不住善不住不善……壇經六祖直了(一乘)示導慧明:不思善不思惡。

賢護見佛而得一時身心無所畏懼,且把心中煩惱生死的疑惑陳說
(交代),知道自已還是一個愚人是多不容易,我呢?假裝坦白為一半,自作聰明也一半,就是人妖各半……與過去有因緣嗎?假如賢護過去經常敬奉佛陀,就是賢護這一邊有親近佛緣,以母緣作喻,佛呢?經常愛護、看護、關心這樣欲樂修行的人(行者,修菩薩行,依佛所教法而行就叫修菩薩道,以父緣作喻,因為小孩子從母親住胎到出胎,與母親有理所當然的親緣力味力,如尋味吃奶的欲力),父緣則為遠緣,沒有父親因緣假合,一切即不是,將成為戲論,所以遠緣只是相對于母緣而論,所以過去到現(xiàn)在,今有先前父緣母緣的之因(我們常說為“過去父母因緣”),即是俱因時至緣起(佛教甚深緣起法含攝這樣的意義,就是唯識瑜伽學所以認為人人身中具有異熟識能變現(xiàn)產生因果現(xiàn)象),這樣就是第1分段落中“于去來今照了無礙”所內涵的意義……所以我們可資假設,佛陀過去曾經布施無畏法(比如:免生擔心,有事盡說),過去常以法布施之諸智慧方便,現(xiàn)在佛身正對賢護現(xiàn)身之前,為有形有色的財布施(可作物質觀),為父緣,賢護過去敬奉佛陀及誠心請教佛法有如孩子小時候對媽媽的尋味,為母緣。這樣賢護當下沒有多造作出些什么,就獲得無什么障礙什么,想都不想出有畏懼的現(xiàn)時、現(xiàn)在、身心的情景(非想非非想而得,無得而得),賢護所有稱贊佛陀的說法,也不是多造作出來些什么,而是無法控制得了的情景。大覺智慧與慈悲有情的佛陀同如日體,光所遍至,諸暗(闇)不見,謂“照”了無所有障礙(流照,無癡,樂光如來……這是比喻,若賢護存有畏懼之心,則同如影子,現(xiàn)在進入賢護身體中用心尋找,競不可得……這里我們認識佛教菩薩法的三種布施、日體之所喻義,以及父母因緣之所開示,壇經:恩則孝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偈語中“恩”示意不漏心因的作用(本自具足,理),“憐”示明不由自愿的發(fā)生(不離自性,事)。

繞佛三匝,頂禮佛足:佛教之教儀化法,含攝二三昧:一相三昧
(慧),一行三昧
(心……壇經中六祖兩度呵斥接法來人,念讀法華經三千遍的法達,精修禪定又通禪理的永嘉,教儀不足(明不明本體,明心見性),頭不投地(遍不遍體用,般若正定),意思當境現(xiàn)下起大我慢之相,雖明佛理而理成事礙,如何于事(原委)慈悲有情、于理(設法)廣化眾生呢?且論假真淺深何從見性?

2、而我久處生死,溺煩惱苦,亂念紛雜,于戒等業(yè),無作冥資,雖心奇重,我今不知,于此愚惑,疑網之中,如何超出得度生死:這里賢護陳說自身,并請教于佛,之諸陳說為唯求得解脫生死、煩惱疑惑。于戒等業(yè),無作冥資:因為持戒,但然不知有無積下陰德,不知對未來解脫是否有幫助。雖心奇重,我今不知:雖然心中非常重視,但又是很無知,賢護對自已之諸疑慮顯得無助而求教于佛。這里名字只顯示“賢護”,不是顯示賢護童真或賢護勝上童真,賢護童真是修行菩薩道的行者,不只是一個自身,還有很多其他行者,經本前文“六萬商主前后圍繞,侍從轟郁,聲如地震,來詣佛所”,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賢護為帶頭大哥,大家齊心向佛,所以賢護同時也是擔心自已能力所及照顧的范圍,因為賢護所愿解脫生死煩惱,更照顧到其他人的解脫,這就是“勝上”之意,大心菩薩是這樣的初發(fā)心(大性菩薩、大種姓或譽稱為大士或瑜伽士),大心菩薩這種發(fā)心愿意,外道及二乘(小乘)所不悉知。世尊是一切智,普見一切,佛出甚難,希有逢遇:現(xiàn)在見佛大覺尊面前,佛智圓明可為賢護作證,賢護具有這種身心意,當有這樣的語言深意。所以在壇經中,六祖示說,大乘是不可思議之教,在教下三乘中(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或叫小中大三乘),唯菩薩依佛所教法而行,就不能稱為有情菩薩(覺有情,不負如來不負卿中的不負卿就是菩薩之所心愿事業(yè)。

菩薩乘在密宗叫外乘或外密,聲聞緣覺唯斷見思二惑
(統(tǒng)稱為小乘菩薩乘是愿力法,有情眾生心中有無量無數(shù)種種愿望(由正智力故,善知眾生心所趣),所以稱名諸菩薩摩訶薩(八地以上菩薩或稱大修行者、大比丘、大阿羅漢,大那伽,大伽),諸佛菩薩為度盡一切眾生煩惱智,化諸菩薩摩訶薩倒駕菩薩行,現(xiàn)身成為三界六道眾生,遍入實際權教權法(善付囑、善護念:賢護:眾生愿無盡,菩薩愿不盡(華嚴經)……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經)……眾生有情種種發(fā)愿使力,我們從小就要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空軍、我要當宇航員上月亮,現(xiàn)在?自已教自已,我要當公務員、我要當干部、我要當主播、我要當網紅……從小媽媽就會教我們:現(xiàn)在不讀書以后耙豬屎去……

3、世尊是一切智,普見一切,佛出甚難,希有逢遇,如如意珠,施眾生樂,佛是大如意寶,一切眾生咸由依佛得大安樂,是大父母,眾生善本,因佛父母得見正路,唯愿悲愍,開曉疑闇如如意珠,能悉知一切眾生所趣所愿的遍照智慧
(福),大如意寶,有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圓滿智慧(智),金剛經所說佛有福智無比之智能。佛有遍現(xiàn)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一切法(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法,小乘僅求出世間法,大心菩薩愿求世出世雙全法)的大智慧,所以是大父母,前面講了知父母因緣,大,是大智慧,這里不是指生身父母,是指大智慧之父母。眾生善本:眾生當愿見佛、受佛示諸(這里即指三乘教法)教授的本因,聞佛所教、如法受持當獲根本智慧的開明(已利),即謂正路、正道,壇經:(本性)使化身行正道(得道性無礙,即菩薩性),當來圓滿真無窮……包括大心菩薩神通妙用: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04
  佛告賢護,汝有所疑,恣汝意問,我當為汝分別解說。爾時賢護,蒙佛聽許,心專請問,在一面住。時長老阿難,見賢護童真姿容暉澤,色相具足,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此賢護童真有大福德,光色豐盛,諸王威相咸蔽不現(xiàn)。佛告阿難:此賢護勝上童真福業(yè)所致,雖處人間受天勝果,安寧適樂歡娛嬉戲,暢悅恣心猶如帝釋,閻浮提中,唯除月實童真更無比者。阿難白佛言:賢護童真果報資用,宿植善根,唯愿為說。
作一個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971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330

主題

3513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煙波釣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積分
32859
5#
發(fā)表時間 2023-8-11 22:41
作一個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971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330

主題

3513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煙波釣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積分
32859
6#
發(fā)表時間 2023-8-14 11:13 來自手機
作一個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游客
登錄后可快速發(fā)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北閣地攤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機版|黑板報|小橋流水 ( 粵ICP備2022111527號) (粵工商備445100000015802號) (京公網安備44510202000028號)  

GMT+8, 2024-12-27 22:46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