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樓主 |
發(fā)表時間 2023-10-12 15:02
⑨時(9)文字禪
不假文字,不立文字,前面已具表述。煩惱即菩提,凡夫即佛,就是文字禪。認(rèn)識文字禪,菩薩學(xué)處首先自是般若禪,應(yīng)該增強對般若品第二研習(xí),了達甚深法界,然后再加廣博采學(xué)即是菩薩補處,經(jīng)中有說:三藏十二部一切因人而置。一切禪即般若禪,般若禪非一切禪,旨意般若以實相為體,不離實相為根本的一切禪法,包括之如文字禪,都是般若禪所攝用(自受用),即合中道般若意義為正用,否則判為外道禪,這樣情況下,文字禪即名文字般若。
般若一詞出自印度瑜伽(《瑜伽經(jīng)/合一經(jīng)》),原意為辨識智慧、獲得真相(達成三摩地智)。佛教通識提出般若有多種,比如實相般若為根本,還有境界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放光般若、方便般若、眷屬般若(如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等,總名金剛般若。
比如,觀照般若為一一照了境界,境界般若即境界,鏡子為實相般若,境界般若為鏡境(叁仨),這個表達本來可以鏡子為實相般若作起首,但考慮到很多新學(xué)或即使老修的禪法常易落入于無智或干慧或狂慧之深坑,所以不按習(xí)慣編排,合應(yīng)壇經(jīng)所教:切莫百物不思(道性窒礙)。
菩提自性,本來清凈:這里“清凈”即是文字般若,也即是傳這個“法”印心。那呢,“菩提自性,本來清凈”是境界般若。實相般若在哪?早說眾生自性本有般若嘛,汝莫問我,自性自生,頓悟頓修(觀照般若),打乒乓球接球用手是違規(guī)的,莫向身外求。
清凈,如果不識中國文字的外國人來看中國文字不能叫讀吧?有感?無感?如果落在無感有感之間思量(就叫污染),一手抓有感,一手抓無感,則是婆婆媳婦同時掉水的情況了,先救誰?汝莫問我,哪有來去,先救自已。我認(rèn)為我們識中國文字的,情況應(yīng)類似自已打字上去的,然后也不用看,與機器人聊天應(yīng)答一樣,你說看字或打字哪先哪后,則是落入雞先還是蛋先的情況了,公雞懵逼啊,哪有動靜。
外國人不識中國文字關(guān)系不大,可向外求翻譯,佛經(jīng)除了壇經(jīng)都是翻譯版本,唯是壇經(jīng)自已人使用了道道地地的漢語言源汁源味,即利用漢語言文字的自本高辨識度而留傳下來,六祖不識字實有關(guān)系嗎?他人識字亦可,否則怎么契合無我無人的境界般若,上上人想到嗎?想到什么?即落入下下人……六祖偈子開示:義則上下相連(憐)……是連還憐?與識不識字有關(guān)嗎?在六祖來說無感(無礙),渡與度,經(jīng)文:度名雖一(無感耶?),用處不同……袁與緣,會與慧,篩與師,兀兀與岳岳,等等,亦復(fù)如是硬知識,可以篩一篩(參或禪,意為靜慮):識字與不識字爺倆斷續(xù)的嗎?經(jīng)有偈語: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zhí)為斷……你說續(xù)的,會挨一棒,你說不斷,又挨一棒,最好不動,再挨重棒,唐僧不識白骨精。
文字禪在于對真俗兩諦照顧(付囑品第十應(yīng)詳參考)三十六對法,主要要訣:二道相因,生中道義……象東北戲藝二人轉(zhuǎn),對轉(zhuǎn)之間發(fā)生變相,①有對有轉(zhuǎn),②無對也轉(zhuǎn),③不思議轉(zhuǎn),④轉(zhuǎn)不思議轉(zhuǎn)。但我們未有深入一乘教法的見地并先求見性,則然人可識字可不識字,但當(dāng)如經(jīng)教誡:不識本心,學(xué)法無益……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這里先列出三十六對法整理版本:
外境無情五對(陰)
天與地對(色)
日與月對(受)
明與暗對(想)
陰與陽對(行)
水與火對(識)
法相語言十二(入)
外六塵
語與法對(色)
有與無對(聲)
有色與無色對(香)
有相與無相對(味)
有漏與無漏對(觸)
色與空對(法)
內(nèi)六門
動與靜對(眼)
清與濁對(耳)
凡與圣對(鼻)
僧與俗對(舌)
老與少對(身)
大與小對(意)
自性起用十九(界)
長與短對(若起思量,即是轉(zhuǎn)識)
生六識
邪與正對(眼識)
癡與慧對(耳識)
愚與智對(鼻識)
亂與定對(舌識)
慈與毒對(身識)
戒與非對(意識)
出六門
直與曲對(眼)
實與虛對(耳)
險與平對(鼻)
煩惱與菩提對(舌)
常與無常對(身)
悲與害對(意)
見六塵
喜與瞋對(色)
舍與慳對(聲)
進與退對(香)
生與滅對(味)
法身與色身對(觸)
化身與報身對(法)
⑩時(10)游戲禪
所謂“游戲三昧”……游者,一切無染,不取不舍,戲者,無障無礙,隨緣自在,三昧,不離自性,事事圓滿,也叫正定,這些說的是大菩薩境界,于彼時利樂眾生的神通變化。經(jīng)文(頓漸品第八):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yīng)用隨作,應(yīng)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20231106105834.jpg (76.53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2023-11-6 11:28 上傳
我們可以學(xué)這樣觀待,對面是大菩薩,我呢?空或無心,象這樣種種大菩薩非常多(大菩薩眾),種種利樂,種種攀緣,無量適合,無盡妙法,布施與我……依據(jù)壇經(jīng)開示(篩父帶入門,通行靠自已),要見到這樣的智慧心,需要進入甚深法界修證(般若),比如獲得二種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那么一切佛經(jīng)的神通境界就歸你所有了:見諸佛境界,至佛地位……這個“見”由我們的自性本體而發(fā)起用的,就象道家境界,有的可以達到化境,那你自已修道到了,神通與你同在一處,比如孫悟空拔一豪毛,就可以化出很多小孫悟空,所說的“見”為你見道后才慢慢有的,是則如與大孫悟空好象同一個身體之“見”,叫羽化成仙,仙者,就是自由自在的境界唯是我心本性自生的境地。佛教呢,種種表示如此第一義境界,如周遍法界、神游太虛而境無來去(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所謂無境)的禪定證量等等。
誠然我們初遇禪學(xué),但求于禪法先行見性而后破除諸障,否則使用三大劫的時間來說佛法的無盡微妙,也是食古不化,徒然不得,用沙作喻即:同如煮沙,終不可食……所以壇經(jīng)在修證智慧神通方面并無過多談?wù),也不談空議色,因為小根智者遇見則因所知理障而現(xiàn)所抵御,那就將可能有與初愿相違而成之諍,唯論見性,下附十八空觀修證:
十八空觀修證(空:諸法空相,十八具尸體)
(眼)內(nèi)空、外空、內(nèi)外空
(耳)空空、大空、第一義空
(鼻)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
(舌)無始空、散空、性空
(身)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
(意)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
尸體:識體(識自本心)
口訣:復(fù)活(見自本性)
ec39d.jpg (143.56 KB, 下載次數(shù): 52)
下載附件
2023-11-6 11:36 上傳
|
|